業界資訊
“快遞禁寄新規”,還需安檢機制補位
最近,很多人在郵寄香煙、白酒時發現,許多快遞公司有了限制,不像以前可以隨便快遞了。原來,新頒布的《禁止寄遞物品管理規定》里,規定了好些日常用品不能快遞。如果快遞企業接受了這些物品,是否會面對相應的處罰。
眾所周知,確保寄遞的物品合法,確保將寄遞的物品完好無損地送到消費者手中,是快遞企業最基本的責任。如果快遞企業違反了上述任何一個“確?!保p則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,重則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。如此語境下,出臺規范快遞服務新規,禁止或限制寄遞部分特殊物品,對于快遞企業來講,規避了行業風險,提升了企業形象和公信力;對于社會和公眾而言,遏制了不正當商品交易和犯罪行為,維護了公共安全。
不可否認,過去快遞行業安全事故頻發,對消費者人身安全及公共安全構成了一定威脅。因此,2016年3月1日起,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》國家標準正式實施。然而,近日媒體調查發現,快遞市場上并非完全合乎規范,比如,實名制是有名無實,用假名字甚至不寫名字仍然可以郵寄快件。
可見,快遞禁寄新規,還需安檢機制補位。換言之,除實名制外,安檢制度,應成為快遞行業的一種標配;在源頭上對想通過快遞犯罪的行為進行遏制,保證物品寄遞的安全性。同時,強化安檢措施,利用技術手段驗貨,顯得十分迫切。目前,國內的幾家大型的快遞公司,已經采用X光機對郵件進行安檢,所有的快件用安檢機來把關。這種手段要比快遞員人工查驗更可靠,應該在全國推廣。
(本文來自中國西藏網)
安檢力度不論是使用地域或者是使用領域都在不斷的擴大中,為了快速有效的避免潛在的危險,使用安檢設備檢測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。
- 上一條兩會期間,‘二次安檢’全面來臨
- 下一條安檢:保障了安全,才能檢查